第73集团军某旅成立训练督查站助力基层训练提质增效

最后编辑时间:2024-08-11 07:22:5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四营夜训参训率偏低,建议部队管理科加强协调督导,压减公差勤务数量……”已是深夜,第73集团军某旅几名机关干部仍在忙碌着,只见办公室墙上,挂着“训练督查情况汇总”和“营连训练问题清单”两张表格。

  他们是该旅训练督查站的督查人员。每个训练日结束后,这几个人都会凑在一起,梳理汇总当日部队训练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向旅党委提交报告。

  随着军事训练大纲的修订完善,该旅新增了多个训练课目,一些重难点课目的训练要求更高了。为此,他们抽组作训科参谋成立了训练督查站,除了下基层现地指导外,每日还要将发现的问题整理上报。

  然而,没过不久,新的问题出现了:训练督查站负责人吴参谋首次进行督查时,在基层多次“碰壁”。原来,那段时间,各连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装备操作使用,吴参谋对此并不擅长,只好将督查重点放在参训率是否达标、训练作风是否扎实上。面对基层提出的需求,他很难给出专业性指导。

  “旅党委早就明确,成立训练督查站是为了帮助基层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兼具组织、监督、协调等功能,不能光是挑毛病。”修理连陈连长对督查人员注重监管多、关注解难少的做法颇有微词。

  基层有怨言,吴参谋也有苦衷:“作训参谋对训练很在行,对其他领域不一定都精通,开展训练督查不能由训练部门单打独斗。”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旅领导意识到问题所在,对训练督查站的组织和运行方式进行了调整,明确除作训科外,机关其他部门要根据营连当日训练计划,选派一名人员担任督查员,通过形成机关合力,提升基层训练质效。

  从那以后,训练督查站的人员组成更加灵活:营连开展驾驶训练,旅保障部就选派运输投送科的助理员;各单位开展无人机训练,旅参谋部就指定侦察科的参谋前往……吴参谋说,此举既提升了训练督查的科学性,也让相关部门更加直观全面掌握基层训练情况,为推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跟随督查员、宣传科姜干事的脚步,记者来到该旅某综合训练场,正碰到二营何教导员利用新配发的政工装备器材组织心理骨干训练。经过认真观察分析,姜干事指出“理论基础不牢固、敌情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并记录在案,同时指导官兵现场整改。何教导员也将组训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困难逐一登记在“营连训练问题清单”中,与姜干事一起商量解决对策。

  “作为训练督查员,不仅要切实担起监管之责,更要帮助破解基层之难。”督查结束后,姜干事讲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一名训练督查员发现某连不少官兵400米障碍课目训练水平偏低,而且还有不少伤病号。深入了解得知,该连此前担负某专项任务,导致该课目缺训漏训。加之野外驻训期间条件有限,该连与兄弟连队共用一块场地,训练进度深受影响。然而,考核将近,他们不得不组织突击加练,陡然增加的训练强度,让一些战士很不适应。

  “一个连遇到的问题,需要调动一个旅的训练资源来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这名训练督查员协调相关业务部门,研究制订对策。按照旅领导的要求,他们举一反三,在全旅范围内查摆梳理类似问题,调整了阶段性训练计划,统筹使用训练场地、训练时间、训练器材,选配优秀教练员跨营连组训任教,从而有效避免了缺训漏训偏训等问题的发生。

  全方位监管,全过程解难。如今的训练督查站,虽然仍由作训科牵头负责,但已然是该旅机关整体联动、通力合作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人装教保、工学训考等,无论哪方面出现问题和矛盾,都会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让人欣喜的是,经过实践摸索,训练督查站还“派生”出预想之外的成果:一些新的组训方法在督导中日臻成熟。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即可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迅速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进行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机器人作业,离不开人工精准操控。上升、平移、张爪、安装……半空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压线上轻快地“舞动”。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迅速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

  但Numina团队在获奖后表示,要解决更难的数学问题,仅靠语言模型可能还不够。英国伦敦数学科学研究所何杨辉称,AlphaProof这样的系统对于帮助数学家证明问题很有用,但它无法帮助研究人员确定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中国在参与建设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近日,中方向国际组织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实物贡献的首批SKA中频天线结构,在河北石家庄完成出厂验收,启程运往位于南非卡鲁地区的SKA中频天线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国家林草局与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所在省份建立了联席会议协调推进机制,共同研究问题、部署工作。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适应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健全纵向有机衔接、横向有机联系的监管网络,将安全治理嵌入研究开发应用的全过程。

  中国石化“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首站。今年6月,正理庄油田生产区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90万吨,有21口油井实现自喷,日产原油从220吨提升至415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