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编辑时间:2025-01-22 13:25:3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的时候,形势那叫一个严峻。为了能实现战略转移,给革命留住点儿希望的火苗,他们在陕南留下了一个连的人。这个连可责任重大啊,一方面得掩护大部队往后撤,另一方面还得守住鄂豫陕根据地的革命成果。

  在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这个连队承受着特别大的压力。不过呢,他们可没被这些困难给吓倒。在特委领导人郑位三、陈先瑞、李隆贵他们沉着冷静的指挥下,积极地动员群众,把各地的游击武装合编起来,靠着灵活多变、发挥长处避开短处的办法跟国民党军队来回周旋。

  这个连队把当地的地形优势和群众基础充分利用起来,跟敌人展开了特别艰难、特别顽强的斗争。他们在当地热火朝天地搞起了土地革命,靠着“打土豪分田地”这一招,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参军的积极性可高啦,给连队的发展壮大不断地提供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连队越来越强大,到了当年10月6号,鄂豫陕根据地的武装部队被合编到一起,成立了红74师。红74师刚成立的时候,全师总共才有700多人,不过呢,虽然人少,该有的都有,下面有两个战斗营、一个手枪团,甚至还弄了专门的警卫连、通信排、看护排。在特别糟糕的环境里,红74师不但坚强地活着,还积攒出了力量,让鄂豫陕根据地的革命火苗一直没灭。

  这个小小的连队在郑位三、陈先瑞和李隆贵等人的带领下,忙着把各地的游击武装合编到一起。他们把当地群众基础好这个优势给用得足足的,不停地吸收新的力量进来。到了1935年10月6号,鄂豫陕根据地的武装部队顺顺利利地合编成了红七十四师。

  红七十四师成立以后,不停地改变战略,好去适应复杂的斗争情况。他们一方面积极去进行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又深入地搞土地革命。靠着“打土豪分田地”,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红军是为他们争取好处的队伍。老百姓们参军的热情特别高,红七十四师的规模也从一开始的700多人慢慢变得越来越大。

  红七十四师成立之后,遭到了国民党好几次的围剿,靠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挡住了进攻。1935年12月在青铜关设下埋伏打了胜仗,后来又在宁陕县城、佛坪县城这些地方取得胜利,把根据地群众斗争的劲头给鼓动起来了。红七十四师一直坚持搞土地革命,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支持,老百姓给红军提供了保障。有统计说,从1935年夏天到1936年年底,梁家坟那一带的群众照顾养护了60多个红军伤病员。红七十四师在围剿当中不断变得强大,成了鄂豫陕交界处谁也动摇不了的一股力量。

  1937年8月,红74师接到命令要移防。李隆贵带着辎重部队先出发了,可是等师长陈先瑞带着大部队到了之前定好的休整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李隆贵和他的人。陈先瑞赶紧组织部队在周围着急忙慌地搜查,可啥有人来过的痕迹都没发现。李隆贵就好像从人间消失了一样,没了踪影。

  对于李隆贵的失踪,大家有好多猜测。有人觉得他可能是遭到敌人袭击了,毕竟在打仗的时候,危险到处都是。但是呢,当时那种情况,既没有土匪到处捣乱,也没有国民党大军来围剿,这么看这种可能性好像又不太大。

  也有人猜李隆贵可能是因为啥个人原因离开了红军队伍。可熟悉他的战友们心里都清楚,李隆贵是个经历过很多考验的老革命了,刚刚才走过长征,经历了残酷的斗争,而且他从抗大毕业,正处在组织重点培养的时候,政治前途好得很,根本没理由自己主动离开部队。

  还有人说,说不定是出了一些意外状况,像碰到自然灾害啦或者迷路啦之类的,或许也可能被遇害了,不过这些也都没啥实实在在的证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