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活得灿烂的人灵魂住在花园里

最后编辑时间:2024-03-24 08:42:3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关于生活,爱尔兰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莫琳·加夫尼曾说:“人生的故事永不完结,生活的步伐总是向前。”

  无论你曾经遭遇过什么,当下正经历什么,看完此书,你都可以突破人生的二次成长,在人生卡点时求变突围。你会发现,那些活得灿烂的人,灵魂住在花园里。

  过去,是我们回不去的曾经,也是梦想去往的地方。读懂了过去,也就读懂了生活。从此会看淡昨天的各种遗憾,也会释怀那些不开心的过往。

  17岁时,父亲突然离世,作为长子,他只得肩负起家庭重担。高中毕业后,他就外出打工、经商,伴随着勤奋与努力,他的生意越做越旺。虽然他为自己的商业头脑自豪,但生活也平添了许多烦恼。

  原来,自父亲去世后,帕特里克将自己“封印”了起来,忽略了生活本该拥有的美好。这一刻,他决定找回自我,找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找回生命本该有的欢笑。读懂过去的自己,让他的人生重新定义。

  每个人年幼时,都希望父母陪伴左右,有人陪我们走过此生,有人成为自己的靠山。可生活总是不断向前,被现实生活碾压的双亲,被一地鸡毛裹挟的朋友,最后都离自己远去。哪怕孤身一人,也要走过漫长的甬道,度过不愿回首的时光。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解释,有爱与被爱,有放下和执着,也有控制与依赖。放弃依赖是成长,成长也是人生;读懂过去是释然,释然也是重生。

  告别是结束,读懂是开始。只有认识过去的自己,形成新的世界观,才能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并从中获得真正的解脱。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有读懂过去的勇气,也有无畏前行的决心。人生短暂,与其沉湎不开心的往事,不如在风雨中学会自己撑伞,让幸福填满过往的缺憾。

  他形容自己的童年,就像一场噩梦。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母亲对他很严厉。虽然母亲如今和孙子们相处甚好,但之前他从未见过母亲温情的一面。不仅如此,挨打受骂,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虽然唐纳尔在读书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在工作中表现也特别出色,但多年来他一直刻意回避母亲。他认为,逃离母亲和家庭越远,才会成为爱满自溢的人。

  然而十年前,他开始思考人生,并一次次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假如优异的成绩,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那为何不去助人,帮助那些正在受苦受难的孩子们?

  于是,唐纳尔开始参与很多志愿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活动。虽然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仍然不足,但是却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天。他用实际行动,活出了生命的意义。不仅活出了自己的价值,也成为能量满满的自己。

  或许每个人都有难堪的过往,有再也不想记起的苦痛,有再也不愿见到的人……只有关闭过去和未来的通道,摆脱昨天和明天的束缚,才能完全生活在独立的每一天。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最重要的是拥抱当下的美好。从前的各种烦恼事,过去了,就与当下无关;如今的事情万千件,从今日起,可以重新开始。重启每一天,活好每一刻,你会活得自在而充实,体会到宁静安然与美好。

  “人到中年,你需要反思过去才能继续前进。当你重新审视、回顾和评估自己的人生,你就可以开启全新的征程,拥抱全新的自我。根据你对自己的了解,你开始计划如何度过下半辈子。人生第二旅程正在徐徐展开。”

  书中55岁的梅,视自己的工作和圈子意义非凡。她离异并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所以非常了解单亲家庭现状,知道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抱着助人的心态,她加入了单亲互助小组。在担任咨询助理时,她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也重新为自己规划了未来。

  正如莫琳·加夫尼在书中所说:“生活需要整合,无论生活多么不完美,你都应该全力以赴,掌控自己的人生。”看清未来,能让人探索事物的本质,也能让人辨明前行的方向。

  69岁的爱丽丝,曾在书中提及自己的故事。她在20岁时,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歌手,但又害怕自己不够优秀。从前忙碌的她,奔波于孩子与工作之间;看清未来后,她频繁出入唱诗班,并参加了声乐课。她不仅卸下了所有负担,也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梦有未来,让爱丽丝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春天。

  或许,年少时,你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成年后,你有很多理想折损在柴米油盐里;然后,退休了,你有太多的事情还来不及开始……如果这些想法还在,那么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展望自己的明天,会是什么光景。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之时,就踏上了或五彩缤纷,或荆棘坎坷的漫漫人生路。本书以人人能懂的笔触,带领读者体味人生历程:无论身处何时,都是人生正当时!”

  《人生正当时:重塑自我的发展心理学》是一本探寻过往,遥望未来的书,也是一场重塑自我的人生指南。

  无论处于什么阶段,我们都应该懂得:与过去和解,才能蜕变重生;把握好当下,方能享受美好;心中有热爱,就无惧岁月和未来。

  成长,就是不断认清自己,然后重塑自身的过程。当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只要保留住对生活的热情,定能将日子过得饱满而丰盈。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城堡》《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