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减”少群众跑腿“加”宽社保服务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02 19:21:3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通过“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压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今起实施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中,“便民利民”是一大亮点。

  社保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社保经办服务“便捷办”“高效办”,就要聚焦办事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简化流程便捷办理,补齐短板优化服务。虹口区广中路街道从11月1日起,在7个社区开通“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居民可通过双屏一体机完成远程取号,利用远程端口屏幕共享、图像交互等数字化手段,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实时音、视频连线通话,现场完成个人事项全流程的咨询和受理。通过进一步提升群众对远程虚拟窗口的知晓度,主动引导群众开展线上办理,让更多人体验家门口的便捷服务。

  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授权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便利服务,也是《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中强调的。从目前上海的实践看,也有不少好的做法:上海各街镇社区事务中心先后推出多项服务残疾人措施,不少政务服务纳入“一网通办”,实施“两个免于提交”“免申即享”,集成了“助残一件事”“残保金一件事”等优化内容。

  在“减”少群众跑腿的同时,也要“加”宽服务渠道,并根据办事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完善。静安区推出“一网通办”延伸到居民社区的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后,各街镇可根据远程办事的实际业务量,自行调整远程办事的窗口数量,给更多民众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

  社保经办服务的“便民利民”举措,可以通过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加强线上线下渠道互补,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