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化產业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

最后编辑时间:2025-03-03 14:36:4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產力。一年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苏统筹推进传统產业升级、新兴產业壮大、未来產业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化產业体系。今天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向总书记报告》专栏,让我们一起看看江苏是如何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

  江苏台记者郭艺说:“空气做的衣服您见过吗?我手边这件就是。它看起来和普通衣服没有区别,但我们仔细看,挂牌上显示,它採用的面料是‘碳捕集纤维’,简单来说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採集回收加工制成。因此准确地说,这是由二氧化碳做成的衣服。这样的服装我们很快就可以从市场上买到了。”

  盛虹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边树昌说:“2024年,盛虹集团建成全球首条碳捕集聚酯的生產线。高浓度二氧化碳经过捕集提纯制备甲醇,包括制备乙二醇、聚酯纤维。这一个线路的打通,是一个颠覆性的创新,引领了化纤行业绿色发展。”

  目前,盛虹碳捕集纤维產能每年可达3万吨,回收利用二氧化碳1万吨,相当於為地球“再造”1.5万亩森林。以技术突破引领產业蝶变,盛虹的探路先行也让“老家底、基本盘”焕发新活力。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繆汉根说:“发展新质生產力,企业要担当主力军。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始终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不断推动產业转型升级。我们分别打通了从二氧化碳到化纤和新能源材料这两条低碳產业链,推动產业向高攀登、向绿而行。”

  新技术、新產业、新模式在各地竞相涌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苏加快科技创新和產业创新深度融合,制造大省绽放出勃勃生机。过去一年,如期完成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新增一批5G工厂、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数量均為全国第一。“1650”產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增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4个,全国最多。工程机械、高端纺织、光伏等產业躋身全球“头部”,动力电池、海工装备、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產业全国领先。

  既然抓好当下,也着眼未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机遇,江苏前瞻布局、系统谋划,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產业母基金,实施加快培育发展未来產业三年行动,开展未来產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生物制造、商业航天、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產业正“无中生有”、加快培育。

  江苏台记者郭奉铭说:“这裡是位於常州新北区的长三角合成生物產业创新园。16.4万平方米的园区已经吸引了超60家合成生物相关企业落户,產值突破80亿元。”

  合成生物学被誉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常州抢先布局,吸引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纷至沓来。被称為“脑黄金”的DHA之前主要从深海鱼油裡提取。南师大科研团队以葡萄糖為原料,採用多步生物合成法成功提取高纯度DHA精油。带着这一技术落户园区进行成果转化后,去年已实现批量生產,创造超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副教授、脂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东升说:“自落户常州以来,不断强化技术迭代,成功构建了一套环保高效的油脂发酵精炼技术,突破微生物原始的天然代谢能力,用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科技局副局长胡珊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抢抓机遇,超前布局未来產业,充分发挥工业基础扎实、顶尖平台支撑、高端人才集聚的资源稟赋,实现引项目、建生态、促增长的良性发展,进一步释放合成生物產业影响力。”

  传统產业“发新芽”、新兴產业“长成林”、未来產业“快生根”,牢记总书记嘱托,江苏加快构建现代化產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產力。

  牵紧科技创新“牛鼻子”,持续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去年一年新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累计44家﹔省实验室联盟成员单位增至6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区域创新能力实现跃升,為发展新质生產力提供硬支撑。

  坚守实体经济,锤炼“看家本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高新技术產业產值佔规上工业比重首超50%,发展新质生產力的沃土更加丰厚。

  从技术突破到成果转化,从规模应用到集群发展,江苏追“新”逐“质”,锻强產业,加快成為发展新质生產力的重要阵地,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充沛动能。(郭艺 郭奉铭 何斐 俞铭义 汤琤 耿昊东 徐文沁 供片台/常州台)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