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的系格是什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3-07-22 08:12:3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作为写字人,我羡慕北大中文系这帮小子能把文字玩得这么溜,自愧不如。不过我也有让他们自愧不如的,那就是踢球。

  昨天还是前天,看到一篇很欢乐的文章,北大中文系男足近日跟其他系踢了一场新生杯比赛,在80分钟内被对手连射40多脚,仅丢12球。胜败乃足球场上常事,想不开的会为0比1懊恼不已,想得开的文笔牛逼的会把输12球写成好玩的故事到处传播。

  中文系男生少,每个大学都是如此,北大也不例外。能凑齐11人的队伍,已属不易,真没人苛求他们的战绩。输球是意料当中的事,输得越多,场面越惨,就越好写。

  正当他们不断登录后台查看增粉数时,乐极生悲的事来了。有老系友看到文章后,认为“有辱系格”,遂联系系领导,要求处理。

  先来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有没有到“有辱系格”的地步。原文已经删了,据说不删就要封号。据网传的一张“中文男足”公众号主笔邓香兰的朋友圈显示,公众号也将改名。

  讲真,此文从头到尾看下来,完全可以证明这个号没有挂羊头卖狗肉,确实如slogan所言,是“快乐源泉”。不像某些学校,校训堂而皇之,其实……不说也罢。

  中文系,说是北大最牛逼的系,应不为过。胡适、鲁迅、刘半农、俞平伯、沉从文……中国文坛的无数大家,都曾在该系任教过。没有中文系,这所大学的星光起码要黯淡一半。

  如果中文系有系格,那应该是这些牛人人格的汇总。鲁迅的嬉笑怒骂就算了,你们现在肯定接受不了。胡适的幽默风趣,总该能包容吧?可是看样子,即便想学胡适,也学不得。现在这些中文系学生不过是自嘲自黑,人畜无害,但也被要求整改。

  去年北大录用明星翟天临为博士后时,老系友应该出现,但没出现;北大女生包丽被同校男友PUA自杀时,老系友应该出现,也没出现;再之前,曾在中文系任教的沉大教授性侵女生致其自杀,老系友还是没出现。

  现在学弟们不过是调侃一场足球比赛,就被上升到“价值取向”的高度,还被质问风骨何在。必须立刻整改,否则就要“采取措施”。

  发话的老系友不知有多老,但肯定是很少与年轻人打交道,对年轻人的话语风格和喜好完全不了解。不懂不是你的错,但不懂就404,这就让人叹为观止了。写文章的只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还是你的同门师弟,有必要拿出对待敌人一般的手段和态度吗?

  我们做思想工作,向来提倡春风化雨,这关系到执政能力和水平。现在连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大领导,行事风格都是如此简单粗暴,其他人又如何呢?

  作为双峰并峙的两大名校之一,把全国最有天赋最刻苦的一批孩子招进来,你们是想把他们培养成唯命是从的精致利己主义加官僚主义者,还是给他们一个更大的世界,让他们体验更丰富多彩的人生,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在我们心里,「just lose it」的认输心态,绝非向命运低头,放弃反抗的懦夫行径。恰恰相反,它告诉我们,要从“从来如此便是对的”的逻辑中跳脱出来,追问自己的价值,在无人经过的荒芜中,走出一条新的路。也许老一辈人将奋斗就会成功视作信条,深信不疑。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失败这一课,从父辈的经验里很难学到。我们眼里,「just lose it」并不卑微,也不庸俗,甚至没那么好笑,它是勇敢的,是一种对抗生活的姿态。

  这世上没有人能定义成功。你们要的成功,他们不稀罕。你喜欢当官,我喜欢支教;你喜欢创业上市,我只想周游世界;你想拿诺贝尔,我只想做个废物……即使所有人说我不成功,说我是个loser,但只要我能开开心心的,这也是一种成功啊。

  失败,确实是这个时代青年们共同面临的困境。追求成功是主旋律,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人生中失败远多过成功,接受失败调侃失败解构失败,它的价值更高于树立一个励志榜样。

  不知道北大中文系怎么定义自己的系格,但我看来,不管是什么系格,都不能以压制人格作为基础和前提。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