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如何“吃”撑的?武大天文系揭秘新发现

最后编辑时间:2023-09-02 19:49:5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宇宙中的黑洞会不断吞噬周边物质,如同《山海经》中描述的贪食兽饕餮一样。9月1日下午,武汉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天文系副教授、小米青年学者游贝介绍了团队有关黑洞吸积磁场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M87),揭开了我们能“看到”的黑洞及其周围环境的神秘面纱。然而,在黑洞周围同样存在着“看不到”的磁场。游贝用动态图展示了磁场的运动过程,当黑洞吸积周围物质的同时,也伴随着向内拖拽磁场,一根根磁力线受黑洞的引力而发生弯曲,越是靠近黑洞,内引力越大,磁力线的弯曲度越大,其自身向反方向的外磁力也逐渐增强。

  “最终,物质所受的黑洞引力会与磁场对其作用的向外磁力相抗衡。此时,黑洞周围的磁场无法再像先前一样自由地、快速地掉入黑洞,类似于被囚禁的状态,即磁囚禁盘。”游贝说,这就好比是黑洞吃撑了也会打个嗝一样,此时黑洞不再继续吞噬物质。不过,这并不代表黑洞的吞噬能力达到了极限,当引力与外磁力的抗衡状态被打破,又会继续吞噬物质。

  磁囚禁盘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成功地解释了黑洞吸积系统的许多复杂观测现象。然而,至今还没有磁囚禁盘存在的直接观测证据,磁囚禁盘是如何形成的更是一个未解之谜。游贝团队实现了天文观测的突破,通过计算两个波段的辐射到达地球的时间,验证了磁囚禁盘的存在和形成。

  借助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号,游贝团队选取一个双星系统MAXIJ1820+070为观测对象,以2018年9月至2018年11月为观测周期,分别记录其喷流的热电辐射和硬X射线辐射到达地球的时间,发现两者存在8天的时间差。由此揭示了黑洞吞噬物体时磁场的输运过程,并揭示了磁囚禁盘形成的完整过程。

  左下小方框中的红色圆点表示黑洞X射线在银河系中的大致位置,右侧放大图是黑洞X射线双星的艺术想象图,一个恒星(蓝色)围绕黑洞绕转,它的物质被黑洞吸引形成吸积盘(黄色),中心区域形成了磁场囚禁吸积盘(浅蓝色曲线表示磁场)和两侧的喷流(亮紫色)。左上小图展示了观测到的喷流的射电辐射和吸积流内区的X射线天的延迟。

  游贝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1日的《科学》杂志上,这项研究是游贝带着2017级两名本科生吴岳、夏天宇共同完成的。谈及研究过程,游贝说,2021年初,他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会上听到黑洞磁场吸积的研究。回校后,他让两名本科生观测射电辐射和硬X射线辐射到达地球的时间数据,并画出趋势图。当看到学生交给他的数据时,游贝很是吃惊。“这两条射线都来自黑洞附近,为什么到达地球的时间上会有延迟呢?”他反复问学生:“确定观测的数据没有错?”经过进一步验证,团队的研究成果最终面世。

  如今,吴岳、夏天宇分别在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读研究生,继续从事天文学研究,这是让游贝非常开心的事情。“本次的研究成果只是在认识黑洞方面前进了一小步,浩瀚的宇宙还有非常多的问题留待我们继续探索。”游贝说,天文学研究非常依赖观测,目前,武汉大学正在青海安装1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将于明年6月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