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中央抓捕行动背后还有67名无名英雄你知道都有谁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4-05-08 07:19:1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说起1976年粉碎动荡时期,大家立刻会想到华国锋、叶剑英以及汪东兴这些大人物,毕竟是他们三者合力,再加上陈云的配合,最终才完成了这一壮举。

  然而,这几位同志虽然是主要的策划者,但执行这场任务的却是8341部队的成员,虽然他们的光芒远不如这四位伟人,但他们也不应该成为无名英雄,他们的故事也应该为我们所知。

  时间回到1976年9月,在政治局会议上,动荡分子合力打压华国锋,使得局面陷入到危机状态。老帅们都知道,有人已经闲不住了,继续这样下去便是坐以待毙。

  受华国锋的请求,汪东兴开始策划行动,还去见了叶剑英,在进行摸底后,他立刻找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李鑫、以及8341部队政委武健华在中南海南楼开会。

  在这次会议中,汪东兴和众人决定戒指如何研究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选址的问题,让两位动荡分子(张春桥,王洪文)到场,然后根据过去的经验在怀仁堂采取行动,对二人进行抓捕。

  在确定方案后,10月3日晚上9点,汪东兴向华国锋汇报了行动的部署和实施方案,得到了华国锋的同意,叶剑英也表示认可,行动随即开展。

  有了计划后,汪东兴随即找到8341部队,决定从该部队中选出行动人员。这里大家也许会有疑问,8341部队究竟是何来历?为何在如此危急关头,党中央会将命运交给他们。

  8341部队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中央警卫团,他们的职责是保卫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是一支十分重要的警卫部队。

  关于这支部队有很多传闻故事,例如普遍就有一种说法,毛主席曾找到一个道士算命,这个道士算出毛主席有83年的岁月,能够执政41年,所以才设立了这支部队。

  但根据8341部队的政委武健华的回忆录记载:毛主席的这支部队并没有大家传的那么神奇,这支部队的番号就是根据总参谋部授予的,跟种种传闻无关。

  不过这支部队的确很牛,其成立于1953年6月9日,前身是中央警卫师一团,首任团长是张耀祠,政委是杨德中。

  在成立后,该部队选拔标准也是十分严格,要求无限忠诚于党中央,历史清白,立场坚定,而且还必须祖孙三代和直系亲属为贫下中农。

  在能力方面,他们不仅有非常精良的武器装备,而且很有很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在工作上要能做到绝对的“七分保密,三分警卫”。

  并且8341部队的主要领导人的任命都需要经过毛主席的亲自批准同意,别人无权任命。在1969年以前,所有的8341部队的新兵入伍,毛主席都要亲自接见,其他部队都没有这样的殊荣。

  总而言之,这支部队对党绝对忠心,对毛主席绝对忠诚,拥有着绝对的行动力,是最危难时刻的定海神针。不过即使是如此优秀的部队,汪东兴依旧在这支部队中优中选优,最终组建了四个行动小组。

  第一行动小组:组长李广银,队员: 吴兴禄、霍际隆、王志民;第二行动小组:组长纪和富,队员: 蒋廷贵、徐金异、任子超。

  第三行动小组:组长高云江,队员: 黄介元、马盼秋、马晓先 (女)。第四行动小组:组长滕和松,队员: 康海群、张云生、高风利。

  四个行动小组分别对应四人,另外还有现场担任警戒的小组成员:丁志友、东方、叶桂新、赵汝信。孙凤山负责管理汽车,手下有6名司机:史友令、俞桂兴、尚占良、王明臣、吴增彬、张中臣。

  在一切就绪后,叶剑英和华国锋亲自坐镇怀仁堂,汪东兴也指挥服务科孙洪起、孙振发两位科长,对现场进行排查和处理,增加了几扇屏风,撤销了沙发、茶杯、茶盘和烟灰缸,以防万一。

  到了晚上7:55,王洪文缓缓走来,结果他还没反应过来,立刻被第一组成员当场控制,当时他还非常生气,大喊:“你们干什么?”

  等到华国锋和叶剑英登场后,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第一组人员很快将他带到了隔离室,继续等待下一位。

  7:58,张春桥来到怀仁堂的大门,他也没有反应过来,立刻就被第二组成员逮捕。张春桥面对叶剑英的审判,当场就吓得腿软了,他全程一言不发,被第二组成员带走了。

  眼见轻易解决了两位重要成员,汪东兴风趣的对华国锋和叶剑英说:“这两个人跟我们合作的不错啊,准时来,按时走,很听指挥嘛。”

  两位领导人听后也是面带笑容,华国锋笑着说:“宜将胜勇追穷寇,我们要打一个完全彻底的歼灭战。”

  除了以上那些有名字的以外,其他的同志也在各自岗位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都在事后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慰问,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