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20 07:01:5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在广西金秀大瑶山主峰圣堂山山麓,一栋栋淡黄色小楼错落有致,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如同散落在群山中宝石,这里是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

  “有了这支队伍,大伙心里踏实!”说起长垌派出所,长垌乡群众都赞不绝口,这支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村屯之间、景区内外,在治安巡逻、防骗防盗、调解纠纷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以“派出所主防”为牵引,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充分发动社区干部、族长、寨老等力量加入义警队伍,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法治宣传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结合瑶族同胞“结老同”传统,联合各瑶族代表组成“瑶老同”巡逻调解队,推行“1+1+N”模式,在景区内开展治安巡逻、安全检查、案件处理,做到辖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建所40多年来,派出所民警零违法零违纪。

  长垌派出所位于大瑶山腹地,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上世纪80年代,该所成立初期,条件艰苦。当时长垌乡还没有自来水,民警们只能到河边挑水。当地瑶族群众知情后自发行动,在派出所院内挖了一口6米多深的水井,为民警解决了吃水难题。为了表达感恩之情,民警们将这口井称为“思源井”。

  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长垌派出所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根据大瑶山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推出符合山区瑶胞的线上、线下、山上、山下“四位一体”服务群众新举措,用“思源井”甘泉般的服务滋润老百姓心田。

  随着手机的普及,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的需求,长垌派出所与时俱进,及时推出接地气的服务方式,让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到民警的贴心服务。

  ——大力推广“互联网+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建立7个“警民直通车”微信群,通过微宣传、微服务、微调解、微调度、微破案的“五微工作法”,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派出所民警走访辖区每户群众,群众对社区民警知晓率达到98%以上。

  ——推出“五个一点”服务措施。即办证窗口民警上班早一点、下班迟一点、上门多一点、效率快一点、态度好一点,特别针对山区交通不便造成群众办理难的问题,主动采取电话预约、送证下乡、上门服务的方式,不断优化便民措施。

  ——在窗口单位创新开展“6+4”群众工作法。“6”,即一杯热茶、一张身份证、一幅照片、一次问计、一个“老同”、一件实事;“4”,即诚心走访、耐心接访、用心下访、真心回访。

  长期以来,长垌派出所民警主动下到瑶村瑶寨,热情上门为全乡的老人办理身份证,还免费为他们拍摄一张“长寿照”、一张“全家福”,并精心配制相框。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同时联系当地的瑶老一起前往调解。因双方都是瑶族群众,民警随即按石牌律上的“和为贵”“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等条文,给他们讲夫妻恩爱的重要性以及酒后闹事的危害性,希望庞某改正错误。

  对于因民俗、民风差异等产生的矛盾纠纷,长垌派出所主动探索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将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增进民族团结的纽带,根据大瑶山瑶族传统文化和瑶族山村处理村内矛盾纠纷的做法,充分利用“石牌律”化解瑶胞之间的矛盾,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在此基础上,长垌派出所指导培训瑶族村寨的“石牌头人”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治理,使民族传统文化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发挥独特作用,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也尊重了少数民族传统习惯,得到广大瑶族同胞的好评。

  2021年以来,长垌派出所共调解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27起,其中通过“石牌律”和“石牌头人”化解疑难矛盾纠纷17起,调解成功率100%。

  长垌派出所结合瑶族同胞历来有“结老同”的传统,针对辖区旅游景区多,且多在瑶族聚居区的特点,联合各瑶族代表组成“瑶老同”巡防队,实行“1+1+N”(即1名民警+1名警务助理+N名“瑶老同”)模式,在景区内开展治安巡逻、安全检查、案事件处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在节假日,长垌派出所与“瑶老同”巡防队一起,在辖区内通过车巡加步巡的方式开展巡逻防控,对辖区内景区、民宿、银行、商店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重点巡逻,及时发现、查控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维护景区治安稳定,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针对辖区山多林茂,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长垌派出所将“瑶老同”请进林区治安管理行列,用“瑶老同”做护林信息员,引导“瑶老同”进村入寨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护林行动,建立具有大瑶山特色的巡查巡护、防盗伐防捕猎机制,使林区违法犯罪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8年以来,“瑶老同”巡逻调解队参与救助失联驴友7批103人,协助处理涉及民族团结及旅游的纠纷107起,协助处理案件34起。辖区内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均为全市最低,景区游客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全区第一。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