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裁边招2024大厂往哪“卷”?

最后编辑时间:2024-01-18 07:06:3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在电影《年会不能停》中,众和集团执行副总裁为了降本、裁员,制定“广进计划”,誓要裁撤6000名员工。

  今年34岁的林平(化名),此前一直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在最近的一家公司待了近四年。但2023年圣诞节之际,领导却突然召集开会,内容很简短,业务无法维持,需要裁撤,不能转岗,有正常的“N+1”和年终奖补偿。

  “说实话,平时抱怨不想上班,可真碰到了失业,每天都非常焦虑,整夜睡不着。”社保、房贷、以及年龄的压力,让林平陷入了一种混沌的状态,现在的他已经无法保持从前找工作时的那份从容。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这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22年8月一篇内部讲话中提到的话,被网友们奉为“寒气论”,是彼时诸多大厂一系列动作的线年冬天开始约一年的时间里,大厂裁员的消息有如“击鼓传花”般,不断冲击着圈内外网友们的神经,那可能是“裁员”这个话题自互联网产业崛起以来,关注度最高的一段时间。

  在10月,B站已经解散了19个月前,刚刚花8亿收购的广州游戏研发工作室;在11月的最后一周,“字节跳动将彻底放弃游戏业务”的消息有如一道惊雷,迅速在社交媒体扩散。作为业内“财大气粗”企业的代表,字节自进军游戏业以来,累计投资已达数百亿元;尽管如此,字节对游戏条线还是“说砍就砍”,而这种果决也与行业整体背景有关。

  事实上,除B站、字节外,其他知名游戏厂商如迭纸游戏、库洛游戏等在2023年都曾被传出裁员;另外,据国外数据网站videogamelayoff估计,

  。根据IDC数据,2023年上半年PICO在中国VR市场份额占比达58.7%,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即便如此,PICO仍然在年内多次传出裁员消息。虽然字节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仍会长期投入XR业务,但透过一些公司动态和细节,还是能呈现出字节对这部分业务的态度。另外,腾讯也在2023年年初宣布放弃自研XR硬件。

  受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影响,从原材料、器件到终端,诸多半导体企业纷纷裁员降本,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裁员潮”。

  其中,OPPO关停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科技,解散3000人的举动一度令业界震惊;吉利旗下的星纪魅族和TCL控股全资子公司摩星半导体也分别传出放弃自研芯片、“公司解散”传闻。而“AI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更是被曝进行了多波裁员,软件部门成“重灾区”,智能驾驶芯片战略也因此受挫。

  此外,包括高通、英特尔、思科、英国芯片设计公司Graphcore等在内的国际巨头和外资企业,或多次裁员、或停止了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业务。

  。同期,新能源汽车还以1.33的人才流入流出比位列排行榜第二,吸收人才的能力仅次于新能源行业。

  2023年1-10月,“新经济行业”新发岗位量前三十的企业中,蔚来排在第十五位,高于小米、网易、抖音等企业,在上榜的新能源车企中仅次于比亚迪、吉利和理想汽车。

  开拓市场初期,需要大量市场、营销、研发人员;而在品牌打响后,对广告、策划人员的需求量可能会下降;在技术沉淀、产品稳定后,也可能会多招“研发新人”替代资深的“研发老人”,以此降本。

  魏牌CEO李瑞峰曾道出其中难处:“传统型IT背景人才对车辆的系统工程没有深入了解,而机械专业人才对于电子、传输等信息学科难以融通,现在需要的是这些知识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包括互联网、芯片、游戏、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多个行业,都在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招聘力度。脉脉数据显示,2023年1-8月,人工智能新发岗位量已与2022年全年持平。

  11月某互联网企业旗下公司启动“T-Star”顶尖人才招聘计划,年薪百万起且上不封顶;“趣解商业”浏览BOSS直聘发现,有不少企业招聘3-5年经验的AIGC算法工程师,月薪也基本是3万起步。

  另一份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的AI人才供应只有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人才缺口将达400万。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类似的是,AI也属于新兴行业,从业门槛相对较高而且需要数学、计算机、数据分析等复合专业背景,以及相关从业经验。在此背景下,应届毕业生还需要定向培养;而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人士较少,而且基本都已经在国内外大厂供职,人才自然抢手。

  2018年,“AI四小龙”因视觉识别的风口而起,当时有企业融资后,很多资金都用在了“高新挖人”;但此后,“AI四小龙”却迟迟难以扭亏,“人才争夺战”也就自动偃旗息鼓。

  ;其中运营岗需求最大,市场营销岗位次之。以数据来看,拼多多、比亚迪等企业,在海外新发岗位量的增速迅猛。

  中国市场很大,全球市场更大;在部分行业增长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寻求“AI加持”的科技创新,亦或是将供应链、服务体系的优势输出到海外,成为了业绩突破的重点方向。03.泡沫被挤出,打工人选择与自己和解

  尽管新人依旧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大厂们也都有发力的新方向,但从业多年、历经行业“高光”时期的杨华(化名),还是感慨万千。“前几年市场的包容度多高啊。”杨华毕业8年,经历了代理转甲方、教育转内容、市场转商业化等多轮转岗“洗礼”。

  “给的比我要的还多。”但现在,不仅对有高学历、有大厂从业背景卡得更严,还极度强调工种和行业经验的匹配;要求都达到了,才有见面聊一聊的机会。

  ;这在未来可能是常态,之前的“一夜暴富”基本不存在了。不过,在丁道师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好的现象。

  有某互联网企业员工在社交媒体表示,以前自己一天只需要审核400条内容就能达标,现在需要审核800条;还有网友表示,工作压力太大搞得精神身体都垮了,甚至生病都没时间休息。

  “趣解商业”了解到,有员工跳槽到某头部大厂时,已经定好了“卷一年就走,紧接着去旅行”的计划,并且顺利完成;在其看来,生活和健康更重要,持续工作更久,身体可能会吃不消。

  。比如花时间陪伴家人,或是先调理自己的身体;还有人尝试做起了副业,或者干脆降薪回到老家,在工作之余给自己留出更多时间做喜欢的事情。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