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疾病可以罕见但别让罕见变成孤单
每年的国际罕见病日,都是我们静心沉思如何为罕见病患者创造更好生活的契机。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罕见病患者关注度的提升,医疗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通过诊疗模式创新、AI大模型等技术手段,努力破解罕见病诊疗中的种种难题。
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挂号预约的快捷入口,让患者能够更直观、精准、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专科与专家,破解“寻诊难”;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整合多个学科的权威专家,使患者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解决“确诊难”。再比如,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AI大模型,为罕见病“诊断难”提供了新的技术突破,它解决了传统诊疗中因数据稀缺而难以快速诊断的问题,帮助医生更快地做出更精确的判断。
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特别是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不断突破,确实为医疗事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将诊疗这把“手术刀”越磨越利,但真正为“手术刀”赋予灵魂的却还是医疗服务理念,是社会人文关怀。
必须看到,罕见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滞后,许多罕见病患者仍然无法在早期阶段得到准确诊断。另一方面,确诊后的罕见病人,依旧缺乏有效药物和治疗手段,很多患者会面对断药风险和四处求药的不安。因此,不少罕见病患者变成了“沉默患者”——罕见病患者及其家人面对的是长期治、很难治的困境,伴随而来的,既有不堪承受的经济负担,也有病痛交织而来的心理巨压。可是目前,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中,与此相关的心理支持相对缺乏。
从这个角度说,罕见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技术进步只是医疗体系完善的一环,更多的支持应该体现在政策、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托举。
尽管已经有不少罕见病药物被纳入了医保,还有一些罕见病药物通过集采降了价,但还要看到,不少罕见病的治疗药物和相关治疗手段仍然游离在医保范围之外。所以,持续推动医保政策的改进,让更多被疾病折磨的患者和家庭看到希望,是未来仍需努力的方向。而在医保政策不能全覆盖罕见病的时候,也不妨从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鼓励商保等政策层面发力,为他们在医疗、护理等方面的经济负担“减负”。
社会认知与公众教育,是为罕见病患者营造友好环境的关键。我们需要像讲故事一样,把罕见病患者的真实生活困境和经历分享给大众,当个体的境遇呈现在人们眼前,大家才会更深刻地理解罕见病,而不是仅仅知晓某个病症的名称。当一个包容与理解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后,才有望消除对罕见病患者的偏见与误解,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支持。社会力量还能做更多,比如志愿者服务、心理支持热线等。医疗不止于技术,每一分来自人群的善意与力量,都像一束光,帮助他们重燃希望。
顶尖医院针对罕见病的创新举措给我们展示了医疗领域的进步,而社会力量,正是这一切得以持续和扩展的基础。有些特殊疾病的确是罕见的,但不让罕见变成孤单,是全社会的责任。
(责任编辑:管理)
- ·有关胖东来奥斯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气质与魅力并存的三大星座女性
- ·公益慈善部门则引入了社会企业和公益企业的
- ·有关绝世超伦是真的吗?
- ·造型变化大五十铃新款mu-X实车曝光
- ·关于敞盆螺随舍有没有后续报道?
- ·坐卧不宁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现代伊兰特N官图三厢性能车非它莫属
- ·要努力在城市治理方面拿出新举措
- ·关于邪(xié)门(mén)歪(wāi)道(dào)网友
- ·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要来了!命名“泰利
- ·航线持续上新、货物隔夜达全球我国航空货运
- ·关于捷(jié)报(bào)频(pín)传(chuán)具
- ·有关清(qīng)闲(xián)自(zì)在(zài)这
- ·有关老(lǎo)骤(zhòu)伏(fú)枥(lì)看看
- ·螳(táng)螂(láng)捕(bǔ)蝉(chán)具体情
- ·攀(pān)由(yóu)到底是个什么梗?
- ·大祥区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书记调度会
- ·青涩宝贝哈烧恋是怎么回事?
- ·辽宁重大刑案:63岁村民砍十几人死亡9人连
- ·关于惹火烧身(rě huǒ shāo shēn)这是不
- ·关于小儿难养片尾曲这样理解正确吗?
- ·少林龙小子怎么回事?
- ·河南:争取3-5年全面建成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 ·68亿元(约4亿美元
- ·河南电力报电子版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 ·人(rén)命(mìng)关(guān)天(tiān)可以
- ·电动车控制板是真实还是虚假消息?
- ·关于匀渗邻役亭真的还是假的?
- ·关于世茂江滨花园瑞景湾具体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