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与大众共情向上“捅开”创作天花板

最后编辑时间:2024-05-26 07:04:5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昨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南方日报记者 许舒智 摄

  昨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的文化企业代表、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以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发表主旨演讲,展开对话交流。

  在论坛现场,“AI技术”成为多位嘉宾反复提及的关键词。新科技是否会给文化产业带来冲击?多位影视从业者表现出了“拥抱”的积极态度,认为科技有助于爆款作品的涌现。

  “电影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模拟到数字,因此很多人认为AI技术将会再次给电影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变革和冲击。目前,我们更多的是要拥抱它,让它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具。”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说,以去年春节火爆的电影《流浪地球2》为例,这个影片应用了大量的AI技术、AI数据,让吴京、刘德华、李雪健三位演员“返老还童”,呈现他们年轻时候的声音和样貌。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副台长蔡怀军认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绝不是做简单的“数学相加题”,而是更有含金量的“综合题”,既要“向内求索”,也要“向外生长”。以《歌手2024》火热播出为例,他指出该节目的核心创新点之一是融合了长、中、短视频内容交互的新玩法,让创意更足、冲劲更强。

  在优酷总编辑张丽娜看来,打通“技术+艺术”的桥梁,先自渡,终为渡人。在过去,业界说影视是“妥协的艺术”,很多大胆的设想可能因为物理世界的客观性和投资风险的压力,让梦想和现实无法“跨界”。“今天,虚拟拍摄和AI技术等影视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导演实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制片人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可以‘点石成金’,让演员能在自己的梦境里、太空里、汪洋大海里身临其境地发挥演技。”她希望影视工业化的奔跑,能够让更多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实现双向奔赴和相互成就。

  不少嘉宾注意到,本次文博会现场展出了多个AI大模型。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表示,大模型技术是现今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新的延伸,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释放想象力。“大模型和语言的连接很紧,从而和我们的文化连接也非常紧,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来说,一定需要一个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底座。”

  对于哈尔滨成为文旅界的“顶流”,热度持续攀升,哈尔滨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总经理周巍认为,这既是因为充分有效利用了宣传媒介、宣传手段,亦是政府、市场、市民同心协力的结果。在他看来,当前,旅游已从过去的观光式转变成了体验式、度假式的旅游,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而是应该紧紧抓住核心IP打造、情绪价值提供、消费场景搭建三大要素。

  “坚持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以文化产业繁荣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在发言中说,近年来,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业态、产品、市场等方面蓬勃发展。“特别是一波‘网红城市’持续涌现,在激活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赛道。”

  随着文旅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影视也为文旅行业带来新机遇。近期火爆的影视剧《我的阿勒泰》带动阿勒泰旅游热度增长超5倍。

  圆桌对话上,傅若清提到,AI技术已经在电影领域普遍使用,比如去年春节档火爆的电影《流浪地球2》,在步骤创作和集合过程中,AI就进行了很好的数据处理统计,指导流程管理。傅若清还透露,在电影中李雪健、刘德华的声音现在也有AI处理,因为他们年轻时候的声音和现在不一样,而且生成后演员也非常满意。包括演员40多岁去演20多岁,整个过程都会用到AI。还有在电影中,吴京讲西班牙语也用到了AI技术。

  谈到AI的使用会不会导致文化产业同质化问题?如何保证多样性?作为90后,抖音总裁韩尚佑认为,文化的本质是产生创新,产生更多的共鸣。从长期来说,用户需求还是选择好的、多样化的内容。在抖音短期有个不好的现象,一个内容火后就会有大量的抄袭,抄袭创意,这对内容的原创性是伤害,分流原创性的价值。“抖音也会对抄袭创意、严重复制的内容作者和账号进行有效管理,坚守长期价值。”韩尚佑认为,长期来看,数据是最核心的战略资源,建设高质量数据,进行合理化管理,是文化产业长期竞争的决定因素。

  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商玲霞认为AI技术是中性的,就文旅融合来讲,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网红打卡点、景区主题活动等极易模仿,“一方面通过合法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模仿是最高程度的赞美,真正核心竞争力是很难模仿和超越的,创意的细微精妙之处不可以完全被技术取代。”

  近几年,“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已成常态。2022年的《人世间》让吉林长春市成为春节旅游的热门打卡地;2023年的《狂飙》让广东江门春节期间的旅游人数增长5倍;2024年的《南来北往》,让取景地潍坊的坊茨小镇成功破圈。最近,《我的阿勒泰》热播,成为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集之一,也让新疆成了全国观众“不想上班、拔腿就走”的旅游目的地。

  昨日,在圆桌对话中,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带来了主题为《勇敢地去创作好内容》的分享。“当下如何让爆款的内容生态更扩大,与各行各业的连接更紧密、更融合、更赋能,是个对行业更重大的课题。”王晓晖在分享网剧《我的阿勒泰》时说。

  1997年以来,电视观众的人均每日收视时长在波动中开始下降。2005年以来,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今天网络视听已经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为此,王晓晖总结出四个“不变”的特点:第一,从历史维度看,技术、经济等周期影响观众的情绪周期没有改变过;第二,从艺术维度看,艺术追求与商业票房收视的相互警惕也没有改变,票房代表着大众的娱乐、奖项却是审美的引领;第三,从人类发展的规律来看,国际化程度是提升本土化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改变,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全世界的好电影,而不仅仅是好莱坞电影;第四,从时代维度看,讲故事的方式一直在改变,这个特点从来没有改变。

  “做内容主要是提供情绪价值,感情的力量无与伦比,它的价值也是最高的。”王晓晖表示,当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在同样的时代,拥有不同人生的众生——8000万网约车司机、快递外卖小哥、1700万卡车司机、2000多万餐饮从业人员……这部分体量巨大的观众的情绪、心态、审美也对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

  “当下最大的焦虑是对爽点麻醉般地迎合,还是继续抬高审美追求?这种情况,电视出现的时候,电影焦虑过;长视频出现的时候,电视焦虑过;短视频、短剧出现的时候,长视频也开始焦虑了。但历史会证明,你不把天花板冲开,地板就会被击穿,而麻醉是不常有诉求的,最终大家都将会向精神愉悦的高审美前进。因此,对于专业内容生产者来说,当下要坚守向下共情、向上创作的目标,坚信我们的受众基数足够大,捅开创作的天花板,天地一定更广阔。” 采写:南都记者 朱蓉婷 张小玲 综合南方+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