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行军时的朝鲜究竟有多惨?为何一个准发达国家沦落至此

最后编辑时间:2023-09-15 14:08:1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直到今天,相较于其他国家,朝鲜的发展速度依旧缓慢。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与停滞,在朝鲜与世界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让朝鲜成为了一座孤岛。

  苦难行军时期的朝鲜有多么凄惨?朝鲜的巅峰又是什么模样?为何一个准发达国家会断崖衰退,沦落到如此境地?

  这是苦难行军结束后的第一年,韩镇涉受到邀请,前往朝鲜参加学术会议。按理说,苦难行军既然已经结束,那么便意味着国家恢复了元气。

  看着眼前的凄凉景象,韩镇涉心中五味杂陈,忍不住提起笔,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一切。透过这篇短短的文章,我们似乎可以窥探过去,触碰历史的一角。

  1997年,朝鲜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国家摇摇欲坠。无奈之下,朝鲜劳动党只能喊出口号,号召举国上下进行一场“苦难行军”,共同撑过最困难的时期。

  据统计,倘若想要满足朝鲜一年的用粮需求,那么至少要储备600万粮食。就算节衣缩食,削减掉所有的工业用粮,那至少也要400万吨,才能填饱全国老百姓的肚子。

  但是,纵然粮食产量最好的1999年,也仅产粮260万吨,足足有140万吨的粮食缺口。1999年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情况更糟糕的前两年。

  没有粮食,便只能一口饭省成三口吃,或者寻找一切能当食物的东西,但这毕竟治标不治本,活活饿死的人不在少数。

  当时,朝鲜主要依靠水力发电,以火力发电作为辅助。但是,国家穷困不堪,这两种发电方式都面临着资金短缺,资源不足的情况。

  没有电力,铁路就无法正常运转,而朝鲜的公路运输又十分落后,几乎派不上用场。失去电能,工厂也不可能开工,工厂无法生产,便意味着举国上下没有日用品可以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当于彻底停摆。所有人都撑着一口气,拼尽全力,只求活下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但这么低的要求,仍然无法得到满足。

  时间回到三十年前,在1960年前后,朝鲜曾被称为远东发展的奇迹。更重要的是,这个奇迹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持续了好几十年。

  朝鲜战争后,朝鲜百废待兴,土地荒芜,工业空白,几乎处处都是漏洞。但是,朝鲜的苦难很快就会画上句号,因为在战后重建的关键时刻,苏联向朝鲜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不仅迅速恢复了生产力,还在重工业领域崭露头角,整个国家充满活力,欣欣向荣。

  为了更好的帮助朝鲜,两国签订了一系列协议。苏联拼命向朝鲜砸钱,前后加起来将近10亿卢布。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三年计划结束后,朝鲜已经搭建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摆脱了农业国的束缚。在这一时期,朝鲜的自主发电水平有了显着提升,不仅能满足全国日常的用电需求,还能储存下大量的电力,为随后的五年计划做好准备。

  1957年年底,朝鲜每年可以发电147万千瓦,一个工业国家的轮廓逐渐显现。与此同时,矿产与冶金也成为了朝鲜工业的强项,这两项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额度的五成以上。

  苏联不仅加大了投资力度,还派遣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奔赴朝鲜,将最先进的技术教给了朝鲜,让朝鲜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向朝鲜输出了大量优质产品,并且在朝鲜轻工业体系的形成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与苏联的重工业发展策略优势互补。就连平壤的第一条地铁线,也是由中国人所修建的。

  70年代初,朝鲜全境通电,偏远的农村地区也不需要再忍受黑暗。粮食自给自足,农业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收割,甚至有余力出口。

  朝鲜不仅曾推行过免费教育,甚至能保障免费医疗,国家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适龄儿童还能领取免费的日用品。

  不少发达国家都承认,朝鲜半只脚迈入了发达国家的大门,倘若这种势头持续下去,朝鲜的未来不可限量。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曾风光无限的朝鲜,竟在世纪钟声即将敲响前,不得不喊出苦难行军的口号,完成一场悲壮的自救。

  苏联解体后,朝鲜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彷徨。失去了苏联,不仅意味着失去了信仰,也意味着朝鲜将不再得到巨额援助款,这是实打实的经济损失,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朝鲜表面看起来风光,但实际上全仰仗着苏联兜底。朝鲜就像是一朵寄生在苏联身上的菟丝花,只能顺着苏联缠绕攀登,可一旦苏联轰然倒塌,朝鲜所拥有的便化为泡影。

  纵观全球,朝鲜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商品,在国际经贸市场上没有真正的竞争力。过去,大多数朝鲜产品都可以直接卖给苏联,但苏联解体后,朝鲜的货物便没了着落。

  或许再给朝鲜一些时间,朝鲜也能在国际经贸中拥有自己的优势。可惜,历史总归是残酷的,在朝鲜尚未真正独当一面前,苏联便气数已尽,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通过卫星,美国敏锐的发现,朝鲜似乎有研发核武器的意向。朝鲜有这种想法也不难理解,毕竟韩国有美国撑腰,而美国拥有核武器,但朝鲜孤立无援,倘若没有核武器防身,朝鲜恐怕寝食难安。

  然而,世界各国在此时已经达成了共识,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要严格控制核武器,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核武器。按照规定,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应当再继续从事核武器研究。

  朝鲜表面上连连点头,但私下里却从未放弃过研究核武器的计划。偏偏这个计划又被美国抓住了马脚,美国瞬间占领了道德高地,也拿捏住了朝鲜的把柄,立刻联合西方国家,发动了制裁。

  美国秉持着全方位制裁的原则,在政治、经济与军事多个领域接连不断的打压朝鲜。政治上孤立朝鲜,军事上武器威慑,经济上更是无死角封锁,让朝鲜苦不堪言。

  其实,早在苦难行军之前,朝鲜的电力、燃油与煤炭就并不富裕,美国号召盟友严控资源出口量,就是要从源头上堵死朝鲜的工业发展之路。

  金日成的离开,像是抽走了朝鲜上下的主心骨,悲伤的氛围蔓延全国,朝鲜正沉浸于难以平复的精神创伤中。

  1995年,朝鲜爆发极为严重的洪灾,无数粮食毁于一旦,农田也被彻底破坏。保守估计,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亿美元。

  同样的灾难竟然在第二年夏天再次上演,1996年,仅仅四天时间,朝鲜的降雨量便飙升到了730毫米,几乎淹没了全部的农田。

  这一年,朝鲜一共只产出了200多万吨的粮食,该产量甚至连粮食安全的及格线都没有达到,全国至少有一半人要因此忍饥挨饿。

  更令朝鲜人崩溃的是,1997年夏天,灾难换了一种形式来到他们身边。好不容易送走了洪灾,朝鲜竟然又迎来了旱灾!

  纵观朝鲜历史,这场旱灾的惨烈程度也堪称史无前例。劳作一年的田野开裂干涸,找不到任何挽救的办法,此前的辛苦全部告吹,颗粒无收。

  1997年年底,朝鲜彻底堕入了绝境。那时,朝鲜全国上下只剩下了不到25万吨粮食,这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旱涝灾害,彻底击垮了朝鲜。在天灾面前,朝鲜只能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救信号,但收效甚微。

  尽管朝鲜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走出了那段黑暗的历史,但是,苦难行军的创伤难以抹平,将始终留在朝鲜人民的内心深处。

  1、张锦芳.冲破“苦难” 再铸辉煌——朝鲜结束“苦难的行军”站到新世纪的起点[J].瞭望新闻周刊,2001(06):58-59.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