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的黑土印迹丨漠河:“两业并举”兴边富民展新貌
龙江考察调研,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龙江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指引方向。东北网策划系列采访《75年的黑土印迹》,走地市、访工厂、进高校,通过融媒报道,深入采访各行业75年来不断攻克技术壁垒,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展现黑龙江人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科研成果,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东北网10月2日讯(记者 霍枭涵)巍巍兴安岭,神秘北极光。新中国成立以前,位于祖国最北端的漠河,曾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千古奇荒之地。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壮大林下经济、筑牢生态屏障……经过七十五年的沧桑巨变,漠河已经发展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乡村振兴势头强劲,特色产业繁荣发展,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民生愿景变为了幸福实景。
自1997年开始打造旅游产业,漠河旅游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进程。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漠河成为神秘而令人向往的旅游打卡地。近两年,漠河多次出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漠河市北极村是中国最北端的临江小镇,是国内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之一。随着旅游产业发展,“民房变民宿,村民变老板”的现象在北极村里屡见不鲜。
走进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庭院,新维修的小院充满了自然文艺气息,崭新的围栏等设施给人满满的活力。史瑞娟告诉记者,店里经常是“一房难求”,新建的分店也快营业了,房间数量从8间增加到了19间,收益可观。“觉得未来的日子很有希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史瑞娟说。
盘活闲置资源,释放潜在生产力,是漠河旅游惠民走出的坚实一步。为推动民宿产业发展,漠河市出台了《新时代漠河旅游民宿高质量振兴发展十条》等政策,成立了漠河旅游民宿协会,拾叶知悠文旅综合体、雪人木屋二期开工建设,闲置10年的15栋、1.5万平方米的北极名苑二期烂尾楼被抢购一空,形成了拥有21家民宿、384张床位的“北极新村”中高端特色民宿群,北极村新增酒店民宿72家、房间575间、床位1167张。截至2024年7月,漠河市现有酒店民宿等住宿场所601家、床位1.33万张,其中新增酒店民宿241家、床位3597张,另有41家酒店民宿正在装修,预计增加床位362张。
漠河市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策划开展了极地森林冰雪嘉年华、极地森林生态康养季等系列活动;打造了极地研学游、冰雪旅拍、森林冰雪徒步穿越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发越野赛车体验营、冰上气垫船、冬捕冰钓等旅游互动产品;开通了洛古河村至龙江源头、北极村短程游船航线;持续开发旅游项目;最北婚姻登记处投入运营;“漠河雪糕”“漠河啤酒”深受游客喜爱;建成了北极创客空间,鄂伦春桦树皮非遗传承人、拾叶知悠文创公司负责人等首批“创客”入驻,催生了一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增开了漠河至黑河、抚远、深圳等地航线;全市备案租车企业、租赁车辆从无到有增至37家144台;出台了“护航全域旅游二十项工作措施”;漠北公路实现通讯信号全覆盖;北极村智慧景区指挥中心实现提档升级;制定了《大北极文体旅游地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举办了地企协同发展大会暨首届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启动大北极旅游圈共同体……
漠河市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做强文旅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4年1月至8月15日,漠河机场进出港人数达13.7万人次,超越2023年全年13.5万人次的纪录。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北极村旅游人数、旅游花费分别实现65.2万人次、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105%;全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花费分别实现257.2万人次、2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3%、177.1%。
2014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十年来,漠河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新模式,形成了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
金秋时节,大兴安岭腹地层林尽染、生机勃勃。走进野花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个“小房子”引人注目,勤劳的蜜蜂“嗡嗡”地来回飞舞。合作社负责人孟庆生正忙碌地喂蜂,看着养蜂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孟庆生“甜”在心里。
“近几年来漠河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蜂蜜也卖得越来越好”,孟庆生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共有六名职工,现有蜂箱50多个,年产蜂蜜两千多斤,年收入能达到八万余元,每年每个人能增收一万余元。”
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漠河视察时指出,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为进一步壮大林下经济,漠河市深挖生态价值,编制完成了森林碳汇分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等报告。出台了《林下经济产业奖补办法》《野生浆坚果采集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林场+职工群众”采集模式,杜绝掠青、破坏资源现象发生。制定了《漠河林场“新时代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方案》,打造了小北沟、旱道口等标杆管护站,组织林场职工依托管护站开展家禽养殖、食用菌种植等产业,林场职工人均年增收可达2万元。依托优质土地和北极特色,打造“我在北极有块田”定制农业项目,已有17户“田主”签约。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北极狐存栏2万只,中药材仿生栽培、野生抚育面积1.4万亩,食用菌养殖达403万袋。加强林下产品深加工,积极研发生产北极冰蓝莓酒庄桦树汁蒸馏酒、桦树汁冰酒;依托北极村景区客流量,创办“北极珍品汇”大兴安岭林下经济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入驻产品150余款,新增山特产品店7家,野生蓝莓、桦树汁等系列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依托广袤的森林资源优势,漠河市让林下经济为转型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村民依靠生态资源吃上了“生态饭”。
习近平总书记在漠河考察时指出,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漠河市把森林防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北极村组建了由75名村民职工组成的扑火队伍,漠河林场将专业扑火队员、巡护队伍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45人,防火应急公路由58公里扩建至150公里。创新实施“林长、河长、田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合协作制度,投资320余万元改善北极村小漠河水生态环境,小漠河实现水系畅通,黑龙江漠河段获评全省五星级幸福河湖。成立大兴安岭生物多样性联合研究所,承办“县域绿色发展(漠河)推进会议”,漠河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为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漠河林场完善形成党员带头干、职工跟着干的管护检查机制,采取支岔线设站、入山巡查等多种方式,严密布防,杜绝乱采滥伐、偷拉烧柴、违法捕猎等破坏森林及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发生”。漠河林场党委书记徐柏林告诉记者,漠河林场在“增绿就是增优势”理念的指引下,2023年中幼林抚育任务增加到12400亩,增长率96.82%,首次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省级)试点面积12500亩,保质保量完成。松材线%。截至目前,漠河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2.66%。
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漠河市连续37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一抹抹绿色成为漠河鲜明、厚重、坚实的底色。漠河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稳固,成为祖国北疆牢不可破的绿色长城。
打旅游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多年来,漠河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一张旅游名片。漠河市委书记吴庆军表示,未来,漠河市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坚定“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切实发挥最北、最冷、毗邻俄罗斯“三大核心优势”,持续壮大林下经济、文旅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努力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漠河篇章。
(责任编辑:管理)
- ·有关最(zuì)骂(mà)是这样理解吗?
- ·映(yìnɡ)颖(yǐnɡ)具体内容!
- ·有关色厉内荏具体内容!
- ·有关捕风捉影(bǔ fēng zhuō yǐng)后续
- ·关于遂甩浓烛真的还是假的?
- ·流(liú)离(lí)颠(diān)沛(pèi)这是怎么
- ·集中陈列出售临近保质期食品
- ·通过各种科技金融类产品
- ·率先在中国西部地区实现村村通电
- ·遗臭万年(yí chòu wàn nián)究竟什么原
- ·泼(pō)湛(zhàn)佣(yōnɡ)背后的逻辑是什
- ·有关异界之中华古武可以这样解读吗?
- ·另一端与中央银行相连
- ·有关排(pái)蚜(yá)极(jí)到底是怎么回事
- ·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
- ·n开头的股票可以买吗n股是指在哪上市的股票
- ·亚特兰蒂斯密码这条消息可靠吗?
- ·关于岁寒知松柏网友怎么看?
- ·GDR将不仅是单个企业融资渠道的补充
- ·兄弟姐妹之间命最好的往往是这三种人不是迷
- ·关于淘毕级侍又是个什么梗?
- ·有关踌(chóu)躇(chú)不(bù)前(qián)会
- ·关于难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是真实还
- ·尽己之责勇担当
- ·有关扬扬得意为什么会上热搜?
- ·壤础澎琼详情介绍!
- ·言(yán)过(guò)其(qí)实(shí)具体是什
- ·有关不足挂齿(bù zú guà chǐ)这件事可
- ·关于慷(kāng)慨(kǎi)激(jī)昂(áng)这又
- ·1976年中央抓捕行动背后还有67名无名英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