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眼(yǎn)高(gāo)手(shǒu)低(dī)真的还是假的?

最后编辑时间:2025-02-10 07:04:59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鼓槌高扬,重击鼓面,鼓师发出号令,瞬间锣鼓齐鸣,彩灯逶迤前行。春节期间,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东王看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苇子灯阵表演。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东王看村村民杨秀才,行进在表演队伍中,在乐队裡演奏着马锣。几十名演员擎着灯,踩着鼓点,游走如龙,笑容似火。这份自如和自信源於苇子灯阵在村裡的悠久歷史和表演前的精心准备。

  灯聚人心,平时各忙各家的村民,因為一年一度苇子灯的制作而携手成了一家。这是苇子灯阵在村裡流传400多年形成的默契。

  准备工作一丝不苟。从事苇子灯阵的表演传承40余年,杨秀才对苇子灯制作的选料、塑骨、裱纸、扎花等8个步骤,早已了然於心,他做出细致分工:由村委会备好彩纸、顏料、竹竿、铁丝等制灯材料﹔村中年长艺人用芦苇秆或高粱秆绑扎出灯架,作為灯头﹔妇女们用彩纸扎出彩花﹔最后村民们还要用粗竹竿制成灯杆,将灯头撑起。

  村中妇女们巧手翻飞,谈笑间,便做出一朵朵五彩繽纷的牡丹、芍药、月季等等。“将彩花单独或穿串装饰於灯头,这一步骤叫妆花。妆花讲究红黄蓝绿搭配,高低错落有致,吊挂角度得体。”杨秀才说,一经彩花装扮,原本面容“肃静”的灯笼,顿显风韵热烈,愈加楚楚动人。

  一盏苇子灯在手,托起了村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灯头呈外八柱、裡八面的宫灯状,寓意“八方风调、八面雨顺”﹔灯头高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灯杆通高一丈两尺,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灯面彩绘尽是鬆竹梅兰、花鸟鱼虫等吉图,以及“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祝词,寓意十分美好。

  跑灯表演开场,鼓乐起,隻见24人擎着苇子灯,另有9人手提小圆灯笼,还有数人手持双羊抵头灯和跑马转花灯等各式花灯,表演队伍由静转动。

  变幻莫测的阵型,是苇子灯阵绝妙之处。随着鼓点变化,表演队伍时而跑出“二龙出水”等“故事阵型”﹔时而切换為“天下太平”等“文字阵型”。

  现场,观眾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表演者们变换步伐,或走,或跑,或跳跃,激情洋溢。彩花配彩灯,灯阵映人影,奇妙的灯笼海洋中流淌着浓浓的乡风民情。

  精彩的跑灯背后,是村民们背地裡的用功。“阵型的场次变换、队形的穿插站位、套路的手眼身法、灯笼的举势节奏、步伐与鼓点的契合等等,都有难度,大轮廓、小细节,来不得半点马虎。”杨秀才说:“苇子灯阵是东王看人心头的大事儿,他们热情难挡。”

  表演的创新源於传承的创新。去年,东王看村旁边的王看小学,多了一门苇子灯阵传习课程。这是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军联合非遗传承人、资深艺人发起的一项新计划,对孩子们免费授艺,一招一式精抓细抠,让文化传承的血脉早早浸润於当地孩子的成长。

  表演队伍裡,12岁的王子皓身着节日喜庆服装,表情俏皮而开心。“苇子灯阵裡,我爷爷敲过锣,我奶奶做过扎花,我爸爸当过鼓手,如今,我也跑起了灯。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入了阵’。”

  冬日裡,寒气四溢。刚表演完的杨秀才和村民们都呼着热气,淌着热汗。苇子灯阵表演,带给村民们的,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春节。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