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惊爆28亿账户数据泄露:裁员内鬼疑似元凶泄密阴云笼罩科技圈

最后编辑时间:2025-06-07 19:59:2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3月31日,据外媒HACKREAD报道,数据泄露论坛Breach Forums用户ThinkingOne爆料,社交平台X(前身为Twitter)于今年1月遭遇史上最严重的数据危机:400GB数据,包含28亿7341万842条账户信息疑似外泄。这一数字远超X当前3.357亿活跃用户,泄露内容涵盖账户创建日期、用户ID、简介、URL、位置、时区、最后发文时间及关注者计数等敏感信息。ThinkingOne指称,这批数据“几乎肯定”由不满裁员的X员工窃取,且X官方至今未回应其多次联系,事件未被公开察觉。

  X的遭遇并非科技圈的孤立事件。2023年,亚马逊(Amazon)因系统漏洞泄露数百万用户订单记录,涉及收货地址与支付信息;同年,奈飞(Netflix)因第三方供应商失误,导致用户观影习惯数据外流。而更早的2021年,脸书(Facebook)5000万用户的电话号码被黑客打包售卖,至今风波未平。这些案例表明,数据泄露已成常态,威胁源从外部黑客到内部员工,无处不在。

  X案例中,裁员内鬼的嫌疑尤为引人关注。自2022年以来,科技行业裁员潮频发,员工不满情绪滋生。据统计,仅2024年,全球科技公司如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和X裁员总数已超10万。专家指出,裁员不仅削减成本,也可能催生“复仇式泄密”——心怀不满的员工利用权限窃取数据,或为利益,或为发泄。类似案例在金融行业也曾上演:2020年,一名被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解雇的职员泄露客户账户信息,酿成数百万美元损失。

  从X到亚马逊、奈飞,泄密事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个人数据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对于用户而言,账户信息不仅是数字身份的延伸,更是隐私的核心。位置数据可能暴露行踪,时区设置泄露生活习惯,关注列表甚至能勾勒心理画像。这些信息一旦落入黑市,可能被用于精准诈骗、身份盗窃,甚至更严重的犯罪。

  面对此景,用户能做的防护有限:定期更新密码、启用双重认证、减少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暴露,或许能稍减风险。但更根本的责任在于企业——X、谷歌、脸书等巨头需加强内部权限管理、完善数据加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刻不容缓。X事件敲响警钟:当裁员与技术漏洞交织,谁还能信任这些科技巨头的安全承诺?

  美国将进口钢铝关税从25%提高至50%的政策4日生效,这一关税政策遭到了加拿大、欧盟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对。美国白宫3日发布声明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命令,将进口钢铁和铝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从4日起开始生效。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国企业家、前“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矛盾公开后,5日迅速升级为隔空骂战。特朗普威胁削减马斯克相关企业的政府补贴和合同,特斯拉市值立即蒸发超1500亿美元。

  女子在酒店被银环蛇咬伤注射16支血清抢救,自述时隔2年仍有后遗症,还因此焦虑(九派新闻)#银环蛇

  中纪委提醒:这8种饭局去不得。释义:公务接待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

  唐河县水利局原党组书记郭德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邓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来源:【中国吉林网】“今早5点19分接到110转警,说有人要跳七星桥,我跟同事抄起装备就往车上冲。”6月1日下午,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集安通胜边境派出所民警丁于在电话里向中国吉林网记者回忆道。

(责任编辑:管理)